您好,欢迎访问江宁区图书馆!开放时间: 少儿借阅室 9:00-20:00(周一9:00-12:00) 成人借阅室 9:00-20:00(周一9:00-12:00)

2021年年报

发布时间: 2022-02-26 00:00:00 作者:江宁区图书馆

2021年江宁区图书馆年报

目录

1.概况

2.年度总结

3.下一年度工作计划

4.文旅基3表

第一部分 概况

江宁区图书馆为区级公共图书馆,始建于1953年,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,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、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、江苏省文明图书馆。图书馆服务体系现有馆藏纸质文献140万册,收藏古籍6896册,拥有各类数字阅读资源40TB,现有持证读者17万余人。2021年总服务人次337.8万人次,借还图书281.2万册次,新增持证读者人数4万。图书馆内功能齐全,为市民提供的免费文化服务已涵盖了借阅、查询、参考咨询、数据库检索、文献传递、远程访问、馆际互借、流动服务、讲座、展览、培训等方方面面。图书馆全年无休免费开放,开放时间9:00—20:00,是全市首个晚间开放的区级图书馆。为满足群众就近阅读的需求,江宁区图书馆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,建有阅读分中心3家,街道分馆10家、社区(村)分馆201家,单位分馆22家,24小时自助分馆11家,便民阅读点“书香驿站”5家,15家城市邻里书房。近年来,图书馆先后获得“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”、“江苏省全民阅读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江苏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江宁区五星基层党组织”、“江宁区三八红旗集体”、“江苏省巾帼文明岗”、2021年度江苏省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打造对象等荣誉。

第二部分 年度总结

2021年,江宁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任务以及全馆中心工作,开展了以下工作,现总结如下。

一、提升基础阅读服务。

1.做好场馆开放和疫情防控工作。一是制定应急预案、防控工作指南,建立值班制度,加强专人值班值守,遇到疫情信息及时上报。二是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标准及相关要求,做好防控措施,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,确保总馆和三个阅读分中心安全开放。总服务人次337.8万人次,借还图书281.2万册次,新增持证读者人数4万。在因防疫要求闭馆期间(7月21日至9月9日),组织20余名馆员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工作,奋战在区防控指挥部和各隔离点。

2.提高安全意识,加强安全生产管理。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,定时召开全体职工会议,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,严格落实责任人制度,实行“谁主管谁负责”的原则进行分工。二是定期对馆内安全工作进行督查,每逢重大节假日,抽调人员认真细致检查,做到了经常检查、及时督导。定期组织开展全体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。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,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保安全、促稳定的指示精神,依照国家、政府的有关法规,认真梳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,不断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和各类应急预案。四是对照文明创建巡查中反馈的问题,及时整改到位,给读者提供更安全、更舒适的阅读环境。

3.做好馆藏资源建设与管理。一是根据馆藏建设计划,完成新书上架工作。二是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。三是做好分馆图书更新及轮换工作。

4.不断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。一是开展基层辅导工作。对街道、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及邻里书房管理员进行了图书管理、自助设备使用的业务辅导工作,服务次数达到70余次。二是开展流动服务工作。受疫情防控影响,流动服务车进校园服务4次,服务人次达到3000余人。开展“书香七进活动”,将展览、讲座、活动送到驻区部队、企业园区、景区景点等场所,服务人次达1万余人。三是定期对各个邻里书房、图书流通点开展巡查,了解运营情况,调拨上架图书,维护借还、办证等自助设备,对网借书柜定期清理、更新书香驿站的期刊。

二、提升阅读服务效能

    1.为庆祝第二十六届世界读书日,开展第26届“世界读书日”暨江宁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,为全区人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。活动以“阅读百年·永葆初心”为主题,系列活动形式多元、内容丰富的活动,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,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2.开展阅读推广活动。一围绕“阅读百年 永葆初心”红色主题开展全年阅读活动,包括开展主题展览、“荐读百本红色经典读物”等活动。二是与社会阅读组织合作,完成年度阅读活动,其中包含“悦读江宁·跟着大学老师读经典”10期,“悦读江宁·父母共读计划”10期,“阅江宁·悦健康”6期。三是结合建党百年红色阅读资源打造“童心向党 茁壮成长”系列亲子活动;结合市“我们的节日”开展“二十四节气”和节日亲子活动传承传统文化;并结合特色阅读主题开展“阅无止境·一个都不能少”,“阅江宁·悦分享”,“阅江宁·悦传承”,“阅江宁·悦成长”,“阅江宁·悦发现”和普法活动等。

3.弘扬江宁本土特色文化。一是围绕《同治上江两县志》,以“古籍里的江宁”为主题,开展“阅江宁 悦传承”雕版印刷体验活动,通过亲手完成拓印,激发小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探索。二是开展“让古籍活起来”案例申报工作。

4.提升数字服务能力。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,加强线上数字阅读服务能力,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移动图书馆等平台,开展线上阅读打卡、展览、讲座、英文绘本课堂、知识竞答、数字图书下载等服务。开展线上活动共305场。微信公众号年新增粉丝1.9万,累计关注人数6.3万人。发布微信1018条,阅读次数33.6万次,在江苏省内平均排名前5,在全国排名前20。

5.上线阅读积分系统。为提高读者阅读的热情,阅读积分系统10月1日上线试运营,读者通过借书、参加活动、志愿服务就可以获得积分,积分可兑换成各种文创产品。

6.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文化服务工作,购买9场公益活动送至街道社区,提升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水平。

三、打造阅读服务品牌

以社群化的活动方式增强了读者和读者、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黏性和活性,以精良的活动制作提升了品牌阅读活动的可持续性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。全年开展活动509场,其中线下活动242场,活动类型包括讲座14场,培训19场,展览79场,其他阅读活动130场,服务628315人次;线上活动共267场,服务44666人次。

1.为提升品牌影响力,图书馆以“悦读江宁”为总品牌,下设五个子品牌,分别是为未成年人成长打造的“阅江宁·悦成长”系列活动;以传统节日为媒介弘扬传统文化的“阅江宁·悦传承”系列活动;以培养健康素养提高国民体质的“阅江宁·悦健康”系列活动;以文旅融合发现美好生活为主题满足好奇心的“阅江宁·悦发现”系列活动;以弘扬主旋律,传播正能量为主题的“阅江宁·悦分享”系列活动。

2.充分利用江宁区域内高校云集独特优势,与驻区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,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平台的作用,继续开展了跟着大学老师读经典活动。活动邀请各驻区高校老师担任领读者,每月推出“一校一名师”向市民推荐一本经典好书,通过自发阅读、线上导读、交流分享、线下观影、走访体验、线下讲座等形式,系统地引导市民阅读经典。目前“跟着大学老师读经典”品牌活动已相伴读者走过四季,取得良好的反响。

3.引导少儿爱上阅读,开展“父母共读计划”系列活动。父母和孩子每月共读一本好书,通过打卡共读、线上专家导读、线下沙龙分享阅读体会等形式展开。让读者在深入阅读好书的同时,不仅享受共读、分享的乐趣,还提升了自己的父母力。

四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

1.加强理论学习,扎实推进党建工作。以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学习教育常态化、制度化为契机,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认真学习“四史”,学习党在文化领域的方针政策,总结运用疫情防控经验,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,切实提高支部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。

2.积极开展馆员培训工作。开展了馆员业务技能培训、疫情防控知识培训、安全生产工作培训,同时积极组织馆员参加中图学会,省图学会组织的论文征集、业务培训、业务竞赛活动,稳步提升全体馆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。

第三部分 下一年度工作计划

2022年,区图书馆将立足馆情实际,以安全开放为基础,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,持续优化各项工作,为开创全区公共阅读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:

一个中心:以高质量发展考核任务为中心,做到具体工作早谋划、早实施,数据填报最大化、有效化;

二个重点一是全国第七次公共图书馆一级馆评估工作,第一时间掌握评估要求,聘请专家给予指导,组织专班保时保质的开展各项申报工作;二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查工作。创建标准中关于图书馆有五项指标,因人口的急遽增加及近三年来投入的锐减,导致指标严重落后,必须补齐短板或给出解决方案;

三个项目:一是阅读空间(邻里书房)品牌提升项目,包括LOGO设计、制度设计、业务规范、品牌营销等;二是阅读推广活动品牌提升项目项目。以《同治上江两县志》为主线,开展系列活动,包括:举办推介会,邀请专家讲解此书;以书中曾经的古村落,现在的美丽乡村为对象,设立“江宁区图书馆传统文化研学基地”,双方就传统文化为内容,定期开展讲座分享、手工体验等活动,例如:按24节气在秣陵杏花村开展农耕文化的分享体验、在苏家小镇开展传统印染的分享体验等等;三是主题展览项目化。利用开放景区附近的各类阅读空间,主动对接,争取空间设置长期展架,实现展览项目化。

四个围绕:一是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,确保场馆安全开放;二是围绕事业发展方向,做好新馆及邻里书房等阅读空间建设;三是围绕馆藏资源,做好文献借阅、阅读推广等服务;四是围绕馆际合作,进一步加大在活动开展、资源共享等方面与驻区高校、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合作。

 

第四部分 文旅基3表


image.png


上一条: 2020年年报

下一条: 无